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走过这些桥感受璧山的古往今来

璧山报  2016-11-29 10:24

[摘要] 桥,是一座城市的年轮,是一个地域的标志和象征,它记录一代又一代人的自我挑战。

桥,是一座城市的年轮,是一个地域的标志和象征,它记录一代又一代人的自我挑战。

惊艳于斗转星移间城市的脱胎换骨,桥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多地承载着传统文化,成为文人墨客摹姿绘形、抒情叙怀的依托,留给人们无限遐思。

璧山,因受溪流、河道阻隔,自古修建桥梁、涵洞较多。据统计,璧山区内古桥早始建于宋朝,在清朝达到巅峰,有古桥108座,保存完好的有66座,被公路利用的有6座,重新修建的有9座,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古桥以石拱桥和石平桥为主。

周四老爷修的凉桥、彰显孝道的马坊桥、乡愁萦绕的文风桥、纪念冯时行和蒲国宝的状元桥……这些历史悠久的古桥,朴拙中透射出庄严,从古至今,默默地守候,总是让人一次次肃然起敬。

看一城繁华的彩虹桥、车来车往的福顺桥、直通国家高新区的聚金桥……如今,随着璧山“三区一美”战略的实施,璧山全力打造“活力水城”,大大小小的桥梁穿河而过,既是“遇水架桥”的承诺未变,又是“回归自然”的初心不改。

伫立桥头,车水马龙犹盛,眼前光阴重叠,是一种洗去浮华的市井之态,一种落地的悠然闲适,让我们一起走过这些桥,共同感受璧山的古往今来。

状元桥

历史上,每出一名状元,在他的家乡都会建一座“状元桥”,而璧山的“状元桥”分别于宋代和明代失修,如今已难寻踪迹。观音塘湿地公园内的状元桥,是璧山历史上第三次复建,以纪念“双状元”冯时行、蒲国宝。公园内的“状元桥”以木结构为主,采用了传统施工工艺,桥上的彩绘、雕塑等全为手工完成。

来凤凉桥

来凤古驿上的明珠,凉桥为清朝乡绅周继盛变卖田产所修,沟通来凤南北两岸,桥两侧建有竹木结构的店铺,顶端建有过街凉棚。修建成渝公路时,过街凉棚和两侧店铺逐渐拆除,通车行人,至今完好。

七塘喜观桥

秦巴古道上的老石桥,桥头有棵黄葛树,与桥“同龄”。相传有两对迎亲的队伍,都要在同一个时候过桥,开始谁也不愿让步,后来经德高望重的乡贤出面调停,两队人马同时从桥的两端出发,行至中间时,互赠礼物,结拜为“干亲家”。于是皆大欢喜,桥也有了“喜观”之名。现已有新桥代替其功用。

马坊桥

地处成渝“中大路”必经之路,由于旧桥码头有明代奉旨修建的“马氏节孝牌坊”一座,因修大桥被毁,人们嘉其孝行,遂以马坊命桥名,以示流芳。修桥时,又修一座平桥和一座牌坊,但经办人不在坊上公布账目,又不将出资善人刻碑留念。工匠在牌坊两面各刻一尊魁星,暗寓讽意,识者曰:“马坊桥的牌坊两面魁(亏)。”如今作为人车交通使用。

健龙红旗桥

原红旗桥于1971年春竣工通车,是健龙镇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主要的通道之一。由于其防洪能力与承载运输能力有限,当地政府在其原位置修建了新红旗桥,新红旗桥长64米,宽14.5米,不但在交通功能上远超原红旗桥,更提升了颜值,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彩虹桥

城区横跨璧南河的标志性建筑,它就像一道彩虹飞跨璧南河两岸,地处繁华热闹,却甘守寂寞。凭栏远眺,一河两岸美景尽收眼底,作为一座人行桥,铭刻历史又充满现代气息。

安川桥

俯瞰安川桥,两岸绿树环绕,一片繁忙。桥旁的老车站已逐渐远去,北街农贸市场沿袭了以往的热闹。

文风桥

文风桥有2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璧山的发展。以前交通不发达,文风桥地处城郊,桥下设有码头,人们进出城都要经过文风桥。曾经文风桥旁还修建有一座文风塔,两个建筑在璧南河上两相辉映,有“桥似弯弓塔似箭”的传说,如今已被新文风桥和电视塔重新演绎。

聚金桥

聚金桥直通璧山国家高新区,沿途厂房林立,人流、物流、经济流随之跃动集聚,带来极大投资效应,带动璧山经济腾飞。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